回溯算法解题套路框架
本文讲解的例题
LeetCode | 力扣 | 难度 |
---|---|---|
46. Permutations | 46. 全排列 | 🟠 |
这篇文章是很久之前的一篇 回溯算法详解 的进阶版。把框架给你讲清楚,你会发现回溯算法问题都是一个套路。
本文解决几个问题:
回溯算法是什么?解决回溯算法相关的问题有什么技巧?如何学习回溯算法?回溯算法代码是否有规律可循?
其实回溯算法和我们常说的 DFS 算法基本可以认为是同一种算法,它们的细微差异我在 关于 DFS 和回溯算法的若干问题 中有详细解释,本文聚焦回溯算法,不展开。
抽象地说,解决一个回溯问题,实际上就是遍历一棵决策树的过程,树的每个叶子节点存放着一个合法答案。你把整棵树遍历一遍,把叶子节点上的答案都收集起来,就能得到所有的合法答案。
站在回溯树的一个节点上,你只需要思考 3 个问题:
1、路径:也就是已经做出的选择。
2、选择列表:也就是你当前可以做的选择。
3、结束条件:也就是到达决策树底层,无法再做选择的条件。
如果你不理解这三个词语的解释,没关系,我们后面会用「全排列」这个经典的回溯算法问题来帮你理解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,现在你先留着印象。
代码方面,回溯算法的框架:
result = []
def backtrack(路径, 选择列表):
if 满足结束条件:
result.add(路径)
return
for 选择 in 选择列表:
做选择
backtrack(路径, 选择列表)
撤销选择
其核心就是 for 循环里面的递归,在递归调用之前「做选择」,在递归调用之后「撤销选择」,特别简单。
什么叫做选择和撤销选择呢,这个框架的底层原理是什么呢?下面我们就通过「全排列」这个问题来解开之前的疑惑,详细探究一下其中的奥妙!
全排列问题解析
力扣第 46 题「全排列」就是给你输入一个数组 nums
,让你返回这些数字的全排列。
提示
我们这次讨论的全排列问题不包含重复的数字,包含重复数字的扩展场景我在后文 回溯算法秒杀排列组合子集的九种题型 中讲解。
另外,有些读者之前看过的全排列算法代码可能是那种 swap
交换元素的写法,和我在本文介绍的代码不同。这是回溯算法两种穷举思路,我会在后文 球盒模型:回溯算法穷举的两种视角 讲明白。现在还不适合直接跟你讲那个解法,你照着我的思路学习即可。
我们在高中的时候就做过排列组合的数学题,我们也知道 n
个不重复的数,全排列共有 n!
个。那么我们当时是怎么穷举全排列的呢?
比方说给三个数 [1,2,3]
,你肯定不会无规律地乱穷举,一般是这样:
先固定第一位为 1,然后第二位可以是 2,那么第三位只能是 3;然后可以把第二位变成 3,第三位就只能是 2 了;然后就只能变化第一位,变成 2,然后再穷举后两位……
其实这就是回溯算法,我们高中无师自通就会用,或者有的同学直接画出如下这棵回溯树:
只要从根遍历这棵树,记录路径上的数字,其实就是所有的全排列。我们不妨把这棵树称为回溯算法的「决策树」。
为啥说这是决策树呢,因为你在每个节点上其实都在做决策。比如说你站在下图的红色节点上:
你现在就在做决策,可以选择 1 那条树枝,也可以选择 3 那条树枝。为啥只能在 1 和 3 之中选择呢?因为 2 这个树枝在你身后,这个选择你之前做过了,而全排列是不允许重复使用数字的。
现在可以解答开头的几个名词:[2]
就是「路径」,记录你已经做过的选择;[1,3]
就是「选择列表」,表示你当前可以做出的选择;「结束条件」就是遍历到树的底层叶子节点,这里也就是选择列表为空的时候。
如果明白了这几个名词,可以把「路径」和「选择」列表作为决策树上每个节点的属性,比如下图列出了几个蓝色节点的属性:
我们定义的 backtrack
函数其实就像一个指针,在这棵树上游走,同时要正确维护每个节点的属性,每当走到树的底层叶子节点,其「路径」就是一个全排列。
再进一步,如何遍历一棵树?这个应该不难吧。回忆一下之前 学习数据结构的框架思维 写过,各种搜索问题其实都是树的遍历问题,而多叉树的遍历框架就是这样:
void traverse(TreeNode root) {
for (TreeNode child : root.childern) {
// 前序位置需要的操作
traverse(child);
// 后序位置需要的操作
}
}
void traverse(TreeNode* root) {
for (TreeNode* child : root->childern) {
// 前序位置需要的操作
traverse(child);
// 后序位置需要的操作
}
}
def traverse(root: TreeNode):
for child in root.children:
# 前序位置需要的操作
traverse(child)
# 后序位置需要的操作
func traverse(root *TreeNode) {
for _, child := range root.children {
// 前序位置需要的操作
traverse(child)
// 后序位置需要的操作
}
}
var traverse = function(root) {
for (var i = 0; i < root.children.length; i++) {
// 前序位置需要的操作
traverse(root.children[i]);
// 后序位置需要的操作
}
}
相关信息
细心的读者肯定会疑问:多叉树 DFS 遍历框架的前序位置和后序位置应该在 for 循环外面,并不应该是在 for 循环里面呀?为什么在回溯算法中跑到 for 循环里面了?
是的,DFS 算法的前序和后序位置应该在 for 循环外面,不过回溯算法和 DFS 算法略有不同,解答回溯/DFS 算法的若干疑问 会具体讲解,这里可以暂且忽略这个问题。
而所谓的前序遍历和后序遍历,他们只是两个很有用的时间点,我给你画张图你就明白了:
前序遍历的代码在进入某一个节点之前的那个时间点执行,后序遍历代码在离开某个节点之后的那个时间点执行。
回想我们刚才说的,「路径」和「选择」是每个节点的属性,函数在树上游走要正确处理节点的属性,那么就要在这两个特殊时间点搞点动作:
现在,你是否理解了回溯算法的这段核心框架?
for 选择 in 选择列表:
# 做选择
将该选择从选择列表移除
路径.add(选择)
backtrack(路径, 选择列表)
# 撤销选择
路径.remove(选择)
将该选择再加入选择列表
我们只要在递归之前做出选择,在递归之后撤销刚才的选择,就能正确得到每个节点的选择列表和路径。
下面,直接看全排列代码:
class Solution {
List<List<Integer>> res = new LinkedList<>();
// 主函数,输入一组不重复的数字,返回它们的全排列
List<List<Integer>> permute(int[] nums) {
// 记录「路径」
LinkedList<Integer> track = new LinkedList<>();
// 「路径」中的元素会被标记为 true,避免重复使用
boolean[] used = new boolean[nums.length];
backtrack(nums, track, used);
return res;
}
// 路径:记录在 track 中
// 选择列表:nums 中不存在于 track 的那些元素(used[i] 为 false)
// 结束条件:nums 中的元素全都在 track 中出现
void backtrack(int[] nums, LinkedList<Integer> track, boolean[] used) {
// 触发结束条件
if (track.size() == nums.length) {
res.add(new LinkedList(track));
return;
}
for (int i = 0; i < nums.length; i++) {
// 排除不合法的选择
if (used[i]) {
// nums[i] 已经在 track 中,跳过
continue;
}
// 做选择
track.add(nums[i]);
used[i] = true;
// 进入下一层决策树
backtrack(nums, track, used);
// 取消选择
track.removeLast();
used[i] = false;
}
}
}
class Solution {
private:
vector<vector<int>> res;
public:
// 主函数,输入一组不重复的数字,返回它们的全排列
vector<vector<int>> permute(vector<int>& nums) {
// 记录「路径」
vector<int> track;
// 「路径」中的元素会被标记为true,避免重复使用
vector<bool> used(nums.size(), false);
backtrack(nums, track, used);
return res;
}
// 路径:记录在 track 中
// 选择列表:nums 中不存在于 track 的那些元素
// 结束条件:nums 中的元素全都在 track 中出现
void backtrack(vector<int>& nums, vector<int>& track, vector<bool>& used) {
// 触发结束条件
if (track.size() == nums.size()) {
res.push_back(track);
return;
}
for (int i = 0; i < nums.size(); i++) {
// 排除不合法的选择
if (used[i]) {
// nums[i] 已经在 track 中,跳过
continue;
}
// 做选择
track.push_back(nums[i]);
used[i] = true;
// 进入下一层决策树
backtrack(nums, track, used);
// 取消选择
track.pop_back();
used[i] = false;
}
}
};
from typing import List
class Solution:
def __init__(self):
self.res = []
# 主函数,输入一组不重复的数字,返回它们的全排列
def permute(self, nums: List[int]) -> List[List[int]]:
# 记录「路径」
track = []
# 「路径」中的元素会被标记为 true,避免重复使用
used = [False] * len(nums)
self.backtrack(nums, track, used)
return self.res
# 路径:记录在 track 中
# 选择列表:nums 中不存在于 track 的那些元素(used[i] 为 false)
# 结束条件:nums 中的元素全都在 track 中出现
def backtrack(self, nums: List[int], track: List[int], used: List[bool]):
# 触发结束条件
if len(track) == len(nums):
self.res.append(track.copy())
return
for i in range(len(nums)):
# 排除不合法的选择
if used[i]:
# nums[i] 已经在 track 中,跳过
continue
# 做选择
track.append(nums[i])
used[i] = True
# 进入下一层决策树
self.backtrack(nums, track, used)
# 取消选择
track.pop()
used[i] = False
func permute(nums []int) [][]int {
res := [][]int{}
track := []int{}
used := make([]bool, len(nums))
backtrack(nums, track, used, &res)
return res
}
// 路径:记录在 track 中
// 选择列表:nums 中不存在于 track 的那些元素
// 结束条件:nums 中的元素全都在 track 中出现
func backtrack(nums []int, track []int, used []bool, res *[][]int) {
// 触发结束条件
if len(track) == len(nums) {
// 因为 track 是全局变量,因此需要新建一个数组来存储一份全排列
temp := make([]int, len(track))
copy(temp, track)
*res = append(*res, temp)
return
}
for i := range nums {
// 排除不合法的选择
if used[i] {
// 剪枝,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数字
continue
}
// 做选择
track = append(track, nums[i])
used[i] = true
// 进入下一层决策树
backtrack(nums, track, used, res)
// 取消选择
track = track[:len(track)-1]
used[i] = false
}
}
var permute = function(nums) {
let res = [];
let track = [];
let used = new Array(nums.length).fill(false);
// 路径:记录在 track 中
// 选择列表:nums 中不存在于 track 的那些元素
// 结束条件:nums 中的元素全都在 track 中出现
const backtrack = (nums, track, used) => {
// 触发结束条件
if (track.length === nums.length) {
res.push(track.slice());
return;
}
for (let i = 0; i < nums.length; i++) {
// 排除不合法的选择
if (used[i]) {
// 剪枝,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数字
continue;
}
// 做选择
track.push(nums[i]);
used[i] = true;
// 进入下一层决策树
backtrack(nums, track, used);
// 取消选择
track.pop();
used[i] = false;
}
}
backtrack(nums, track, used);
return res;
};
我们这里稍微做了些变通,没有显式记录「选择列表」,而是通过 used
数组排除已经存在 track
中的元素,从而推导出当前的选择列表:
至此,我们就通过全排列问题详解了回溯算法的底层原理。当然,这个算法解决全排列不是最高效的,你可能看到有的解法连 used
数组都不使用,通过交换元素达到目的。但是那种解法稍微难理解一些,我会在 球盒模型:回溯算法两种穷举视角 中介绍。
但是必须说明的是,不管怎么优化,都符合回溯框架,而且时间复杂度都不可能低于 O(N!),因为穷举整棵决策树是无法避免的,你最后肯定要穷举出 N! 种全排列结果。
这也是回溯算法的一个特点,不像动态规划存在重叠子问题可以优化,回溯算法就是纯暴力穷举,复杂度一般都很高。
最后总结
回溯算法就是个多叉树的遍历问题,关键就是在前序遍历和后序遍历的位置做一些操作,算法框架如下:
def backtrack(...):
for 选择 in 选择列表:
做选择
backtrack(...)
撤销选择
写 backtrack
函数时,需要维护走过的「路径」和当前可以做的「选择列表」,当触发「结束条件」时,将「路径」记入结果集。
其实想想看,回溯算法和动态规划是不是有点像呢?我们在动态规划系列文章中多次强调,动态规划的三个需要明确的点就是「状态」「选择」和「base case」,是不是就对应着走过的「路径」,当前的「选择列表」和「结束条件」?
动态规划和回溯算法底层都把问题抽象成了树的结构,但这两种算法在思路上是完全不同的。在 二叉树心法(纲领篇) 你将看到动态规划和回溯算法更深层次的区别和联系。
引用本文的题目
安装 我的 Chrome 刷题插件 点开下列题目可直接查看解题思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