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叉树心法(思路篇)
本文讲解的例题
LeetCode | 力扣 | 难度 |
---|---|---|
226. Invert Binary Tree | 226. 翻转二叉树 | 🟢 |
116. Populating Next Right Pointers in Each Node | 116. 填充每个节点的下一个右侧节点指针 | 🟠 |
114. Flatten Binary Tree to Linked List | 114. 二叉树展开为链表 | 🟠 |
本文承接 二叉树心法(纲领篇),先复述一下前文总结的二叉树解题总纲:
注
二叉树解题的思维模式分两类:
1、是否可以通过遍历一遍二叉树得到答案?如果可以,用一个 traverse
函数配合外部变量来实现,这叫「遍历」的思维模式。
2、是否可以定义一个递归函数,通过子问题(子树)的答案推导出原问题的答案?如果可以,写出这个递归函数的定义,并充分利用这个函数的返回值,这叫「分解问题」的思维模式。
无论使用哪种思维模式,你都需要思考:
如果单独抽出一个二叉树节点,它需要做什么事情?需要在什么时候(前/中/后序位置)做?其他的节点不用你操心,递归函数会帮你在所有节点上执行相同的操作。
本文就以几道比较简单的题目为例,带你实践运用这几条总纲,理解「遍历」的思维和「分解问题」的思维有何区别和联系。
第一题、翻转二叉树
我们先从简单的题开始,看看力扣第 226 题「翻转二叉树」,输入一个二叉树根节点 root
,让你把整棵树镜像翻转,比如输入的二叉树如下:
4
/ \
2 7
/ \ / \
1 3 6 9
算法原地翻转二叉树,使得以 root
为根的树变成:
4
/ \
7 2
/ \ / \
9 6 3 1
不难发现,只要把二叉树上的每一个节点的左右子节点进行交换,最后的结果就是完全翻转之后的二叉树。
那么现在开始在心中默念二叉树解题总纲:
1、这题能不能用「遍历」的思维模式解决?
可以,我写一个 traverse
函数遍历每个节点,让每个节点的左右子节点颠倒过来就行了。
单独抽出一个节点,需要让它做什么?让它把自己的左右子节点交换一下。
需要在什么时候做?好像前中后序位置都可以。
综上,可以写出如下解法代码:
class Solution {
// 主函数
public TreeNode invertTree(TreeNode root) {
// 遍历二叉树,交换每个节点的子节点
traverse(root);
return root;
}
// 二叉树遍历函数
void traverse(TreeNode root) {
if (root == null) {
return;
}
// *** 前序位置 ***
// 每一个节点需要做的事就是交换它的左右子节点
TreeNode tmp = root.left;
root.left = root.right;
root.right = tmp;
// 遍历框架,去遍历左右子树的节点
traverse(root.left);
traverse(root.right);
}
}
class Solution {
public:
// 主函数
TreeNode* invertTree(TreeNode* root) {
// 遍历二叉树,交换每个节点的子节点
if(root != NULL) traverse(root);
return root;
}
// 二叉树遍历函数
void traverse(TreeNode* root) {
if(root != NULL) {
// *** 前序位置 ***
// 每一个节点需要做的事就是交换它的左右子节点
TreeNode* tmp = root->left;
root->left = root->right;
root->right = tmp;
// 遍历框架,去遍历左右子树的节点
traverse(root->left);
traverse(root->right);
}
}
};
class Solution:
# 主函数
def invertTree(self, root):
# 遍历二叉树,交换每个节点的子节点
self.traverse(root)
return root
# 二叉树遍历函数
def traverse(self, root):
if not root:
return
# *** 前序位置 ***
# 每一个节点需要做的事就是交换它的左右子节点
tmp = root.left
root.left = root.right
root.right = tmp
# 遍历框架,去遍历左右子树的节点
self.traverse(root.left)
self.traverse(root.right)
// 主函数
func invertTree(root *TreeNode) *TreeNode {
// 遍历二叉树,交换每个节点的子节点
traverse(root)
return root
}
// 二叉树遍历函数
func traverse(root *TreeNode) {
if root == nil {
return
}
// *** 前序位置 ***
// 每一个节点需要做的事就是交换它的左右子节点
tmp := root.Left
root.Left = root.Right
root.Right = tmp
// 遍历框架,去遍历左右子树的节点
traverse(root.Left)
traverse(root.Right)
}
// 主函数
var invertTree = function(root) {
traverse(root);
return root;
};
// 二叉树遍历函数
function traverse(root) {
if (root == null) {
return;
}
// *** 前序位置 ***
// 每一个节点需要做的事就是交换它的左右子节点
let tmp = root.left;
root.left = root.right;
root.right = tmp;
// 遍历框架,去遍历左右子树的节点
traverse(root.left);
traverse(root.right);
}
你把前序位置的代码移到后序位置也可以,但是直接移到中序位置是不行的,需要稍作修改,这应该很容易看出来吧,我就不说了。
按理说,这道题已经解决了,不过为了对比,我们再继续思考下去。
2、这题能不能用「分解问题」的思维模式解决?
我们尝试给 invertTree
函数赋予一个定义:
// 定义:将以 root 为根的这棵二叉树翻转,返回翻转后的二叉树的根节点
TreeNode invertTree(TreeNode root);
// 定义:将以 root 为根的这棵二叉树翻转,返回翻转后的二叉树的根节点
TreeNode* invertTree(TreeNode* root);
# 定义:将以 root 为根的这棵二叉树翻转,返回翻转后的二叉树的根节点
def invertTree(root: TreeNode)
// 定义:将以 root 为根的这棵二叉树翻转,返回翻转后的二叉树的根节点
func invertTree(root *TreeNode) *TreeNode
// 定义:将以 root 为根的这棵二叉树翻转,返回翻转后的二叉树的根节点
var invertTree = function(root) {}
然后思考,对于某一个二叉树节点 x
执行 invertTree(x)
,你能利用这个递归函数的定义做点啥?
我可以用 invertTree(x.left)
先把 x
的左子树翻转,再用 invertTree(x.right)
把 x
的右子树翻转,最后把 x
的左右子树交换,这恰好完成了以 x
为根的整棵二叉树的翻转,即完成了 invertTree(x)
的定义。
直接写出解法代码:
class Solution {
// 定义:将以 root 为根的这棵二叉树翻转,返回翻转后的二叉树的根节点
public TreeNode invertTree(TreeNode root) {
if (root == null) {
return null;
}
// 利用函数定义,先翻转左右子树
TreeNode left = invertTree(root.left);
TreeNode right = invertTree(root.right);
// 然后交换左右子节点
root.left = right;
root.right = left;
// 和定义逻辑自恰:以 root 为根的这棵二叉树已经被翻转,返回 root
return root;
}
}
class Solution {
public:
// 定义:将以 root 为根的这棵二叉树翻转,返回翻转后的二叉树的根节点
TreeNode* invertTree(TreeNode* root) {
if (root == nullptr) {
return nullptr;
}
// 利用函数定义,先翻转左右子树
TreeNode* left = invertTree(root->left);
TreeNode* right = invertTree(root->right);
// 然后交换左右子节点
root->left = right;
root->right = left;
// 和定义逻辑自恰:以 root 为根的这棵二叉树已经被翻转,返回 root
return root;
}
};
class Solution:
# 定义:将以 root 为根的这棵二叉树翻转,返回翻转后的二叉树的根节点
def invertTree(self, root):
if root is None:
return None
# 利用函数定义,先翻转左右子树
left = self.invertTree(root.left)
right = self.invertTree(root.right)
# 然后交换左右子节点
root.left, root.right = right, left
# 和定义逻辑自恰:以 root 为根的这棵二叉树已经被翻转,返回 root
return root
// 定义:将以 root 为根的这棵二叉树翻转,返回翻转后的二叉树的根节点
func invertTree(root *TreeNode) *TreeNode {
if root == nil {
return nil
}
// 利用函数定义,先翻转左右子树
left := invertTree(root.Left)
right := invertTree(root.Right)
// 然后交换左右子节点
root.Left = right
root.Right = left
// 和定义逻辑自恰:以 root 为根的这棵二叉树已经被翻转,返回 root
return root
}
// 定义:将以 root 为根的这棵二叉树翻转,返回翻转后的二叉树的根节点
var invertTree = function(root) {
if (root == null) {
return null;
}
// 利用函数定义,先翻转左右子树
var left = invertTree(root.left);
var right = invertTree(root.right);
// 然后交换左右子节点
root.left = right;
root.right = left;
// 和定义逻辑自恰:以 root 为根的这棵二叉树已经被翻转,返回 root
return root;
}
这种「分解问题」的思路,核心在于你要给递归函数一个合适的定义,然后用函数的定义来解释你的代码;如果你的逻辑成功自恰,那么说明你这个算法是正确的。
好了,这道题就分析到这,「遍历」和「分解问题」的思路都可以解决,看下一道题。
第二题、填充节点的右侧指针
这是力扣第 116 题「填充每个二叉树节点的右侧指针」,看下题目:
116. 填充每个节点的下一个右侧节点指针 | 力扣 | LeetCode |
给定一个 完美二叉树 ,其所有叶子节点都在同一层,每个父节点都有两个子节点。二叉树定义如下:
struct Node { int val; Node *left; Node *right; Node *next; }
填充它的每个 next 指针,让这个指针指向其下一个右侧节点。如果找不到下一个右侧节点,则将 next 指针设置为 NULL
。
初始状态下,所有 next 指针都被设置为 NULL
。
示例 1:
输入:root = [1,2,3,4,5,6,7] 输出:[1,#,2,3,#,4,5,6,7,#] 解释:给定二叉树如图 A 所示,你的函数应该填充它的每个 next 指针,以指向其下一个右侧节点,如图 B 所示。序列化的输出按层序遍历排列,同一层节点由 next 指针连接,'#' 标志着每一层的结束。
示例 2:
输入:root = [] 输出:[]
提示:
- 树中节点的数量在
[0, 212 - 1]
范围内 -1000 <= node.val <= 1000
进阶:
- 你只能使用常量级额外空间。
- 使用递归解题也符合要求,本题中递归程序占用的栈空间不算做额外的空间复杂度。
// 函数签名
Node connect(Node root);
// 函数签名
Node* connect(Node* root);
# 函数签名
def connect(root: 'Node')
// 函数签名
func connect(root *Node) *Node
// 函数签名
var connect = function(root) {}
题目的意思就是把二叉树的每一层节点都用 next
指针连接起来:
而且题目说了,输入是一棵「完美二叉树」,形象地说整棵二叉树是一个正三角形,除了最右侧的节点 next
指针会指向 null
,其他节点的右侧一定有相邻的节点。
这道题怎么做呢?来默念二叉树解题总纲:
1、这题能不能用「遍历」的思维模式解决?
很显然,一定可以。
每个节点要做的事也很简单,把自己的 next
指针指向右侧节点就行了。
也许你会模仿上一道题,直接写出如下代码:
// 二叉树遍历函数
void traverse(Node root) {
if (root == null || root.left == null) {
return;
}
// 把左子节点的 next 指针指向右子节点
root.left.next = root.right;
traverse(root.left);
traverse(root.right);
}
// 二叉树遍历函数
void traverse(TreeNode* root) {
if (root == NULL || root->left == NULL) {
return;
}
// 把左子节点的 next 指针指向右子节点
root->left->next = root->right;
traverse(root->left);
traverse(root->right);
}
# 二叉树遍历函数
def traverse(root):
if root is None or root.left is None:
return
# 把左子节点的 next 指针指向右子节点
root.left.next = root.right
traverse(root.left)
traverse(root.right)
// 二叉树遍历函数
func traverse(root *Node) {
if root == nil || root.Left == nil {
return
}
// 把左子节点的 Next 指针指向右子节点
root.Left.Next = root.Right
traverse(root.Left)
traverse(root.Right)
}
// 二叉树遍历函数
var traverse = function(root) {
if (root == null || root.left == null) {
return;
}
// 把左子节点的 next 指针指向右子节点
root.left.next = root.right;
traverse(root.left);
traverse(root.right);
}
但是,这段代码其实有很大问题,因为它只能把相同父节点的两个节点穿起来,再看看这张图:
节点 5 和节点 6 不属于同一个父节点,那么按照这段代码的逻辑,它俩就没办法被穿起来,这是不符合题意的,但是问题出在哪里?
传统的 traverse
函数是遍历二叉树的所有节点,但现在我们想遍历的其实是两个相邻节点之间的「空隙」。
所以我们可以在二叉树的基础上进行抽象,你把图中的每一个方框看做一个节点:
这样,一棵二叉树被抽象成了一棵三叉树,三叉树上的每个节点就是原先二叉树的两个相邻节点。
现在,我们只要实现一个 traverse
函数来遍历这棵三叉树,每个「三叉树节点」需要做的事就是把自己内部的两个二叉树节点穿起来:
class Solution {
// 主函数
public Node connect(Node root) {
if (root == null) return null;
// 遍历「三叉树」,连接相邻节点
traverse(root.left, root.right);
return root;
}
// 三叉树遍历框架
void traverse(Node node1, Node node2) {
if (node1 == null || node2 == null) {
return;
}
// *** 前序位置 ***
// 将传入的两个节点穿起来
node1.next = node2;
// 连接相同父节点的两个子节点
traverse(node1.left, node1.right);
traverse(node2.left, node2.right);
// 连接跨越父节点的两个子节点
traverse(node1.right, node2.left);
}
}
class Solution {
public:
// 主函数
Node* connect(Node* root) {
if (root == nullptr) return nullptr;
// 遍历「三叉树」,连接相邻节点
traverse(root->left, root->right);
return root;
}
// 三叉树遍历框架
void traverse(Node* node1, Node* node2) {
if (node1 == nullptr || node2 == nullptr) {
return;
}
// *** 前序位置 ***
// 将传入的两个节点穿起来
node1->next = node2;
// 连接相同父节点的两个子节点
traverse(node1->left, node1->right);
traverse(node2->left, node2->right);
// 连接跨越父节点的两个子节点
traverse(node1->right, node2->left);
}
};
class Solution:
# 主函数
def connect(self, root: 'Node') -> 'Node':
if not root:
return None
# 遍历「三叉树」,连接相邻节点
self.traverse(root.left, root.right)
return root
# 三叉树遍历框架
def traverse(self, node1: 'Node', node2: 'Node') -> None:
if not node1 or not node2:
return
# 前序位置
# 将传入的两个节点穿起来
node1.next = node2
# 连接相同父节点的两个子节点
self.traverse(node1.left, node1.right)
self.traverse(node2.left, node2.right)
# 连接跨越父节点的两个子节点
self.traverse(node1.right, node2.left)
// 主函数
func connect(root *Node) *Node {
if root == nil {
return nil
}
// 遍历「三叉树」,连接相邻节点
traverse(root.Left, root.Right)
return root
}
// 三叉树遍历框架
func traverse(node1 *Node, node2 *Node) {
if node1 == nil || node2 == nil {
return
}
// *** 前序位置 ***
// 将传入的两个节点穿起来
node1.Next = node2
// 连接相同父节点的两个子节点
traverse(node1.Left, node1.Right)
traverse(node2.Left, node2.Right)
// 连接跨越父节点的两个子节点
traverse(node1.Right, node2.Left)
}
var connect = function(root) {
// 主函数
if (root == null) return null;
// 遍历「三叉树」,连接相邻节点
traverse(root.left, root.right);
return root;
// 三叉树遍历框架
function traverse(node1, node2) {
if (node1 == null || node2 == null) {
return;
}
// *** 前序位置 ***
// 将传入的两个节点穿起来
node1.next = node2;
// 连接相同父节点的两个子节点
traverse(node1.left, node1.right);
traverse(node2.left, node2.right);
// 连接跨越父节点的两个子节点
traverse(node1.right, node2.left);
}
};
这样,traverse
函数遍历整棵「三叉树」,将所有相邻节的二叉树节点都连接起来,也就避免了我们之前出现的问题,把这道题完美解决。
2、这题能不能用「分解问题」的思维模式解决?
嗯,好像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思路,所以这道题无法使用「分解问题」的思维来解决。
第三题、将二叉树展开为链表
这是力扣第 114 题「将二叉树展开为链表」,看下题目:
114. 二叉树展开为链表 | 力扣 | LeetCode |
给你二叉树的根结点 root
,请你将它展开为一个单链表:
- 展开后的单链表应该同样使用
TreeNode
,其中right
子指针指向链表中下一个结点,而左子指针始终为null
。 - 展开后的单链表应该与二叉树 先序遍历 顺序相同。
示例 1:
输入:root = [1,2,5,3,4,null,6] 输出:[1,null,2,null,3,null,4,null,5,null,6]
示例 2:
输入:root = [] 输出:[]
示例 3:
输入:root = [0] 输出:[0]
提示:
- 树中结点数在范围
[0, 2000]
内 -100 <= Node.val <= 100
进阶:你可以使用原地算法(O(1)
额外空间)展开这棵树吗?
// 函数签名如下
void flatten(TreeNode root);
for (int i = n - 2; i >= 0; i--)
r_max[i] = Math.max(height[i], r_max[i + 1]);
for (int i = 1; i < n - 1; i++) {
// hello world
res += Math.min(l_max[i], r_max[i]) - height[i];
}
// 函数签名如下
void flatten(TreeNode* root);
# 函数签名如下
def flatten(root: TreeNode)
// 函数签名如下
func flatten(root *TreeNode)
// 函数签名如下
var flatten = function(root) {}
1、这题能不能用「遍历」的思维模式解决?
乍一看感觉是可以的:对整棵树进行前序遍历,一边遍历一边构造出一条「链表」就行了:
// 虚拟头节点,dummy.right 就是结果
TreeNode dummy = new TreeNode(-1);
// 用来构建链表的指针
TreeNode p = dummy;
void traverse(TreeNode root) {
if (root == null) {
return;
}
// 前序位置
p.right = new TreeNode(root.val);
p = p.right;
traverse(root.left);
traverse(root.right);
}
// 虚拟头节点,dummy.right 就是结果
TreeNode* dummy = new TreeNode(-1);
// 用来构建链表的指针
TreeNode* p = dummy;
void traverse(TreeNode* root) {
if (root == nullptr) {
return;
}
// 前序位置
p->right = new TreeNode(root->val);
p = p->right;
traverse(root->left);
traverse(root->right);
}
# 虚拟头节点,dummy.right 就是结果
dummy = TreeNode(-1)
# 用来构建链表的指针
p = dummy
def traverse(root: TreeNode):
if root is None:
return
# 前序位置
p.right = TreeNode(root.val)
p = p.right
traverse(root.left)
traverse(root.right)
var p *TreeNode
// 虚拟头节点,dummy.right 就是结果
var dummy = newTreeNode(-1)
p = dummy
func traverse(root *TreeNode) {
if root == nil {
return
}
// 前序位置
p.Right = &TreeNode{Val: root.Val}
p = p.Right
traverse(root.Left)
traverse(root.Right)
}
// 虚拟头节点,dummy.right 就是结果
var dummy = new TreeNode(-1);
// 用来构建链表的指针
var p = dummy;
var traverse = function(root) {
if (root == null) {
return;
}
// 前序位置
p.right = new TreeNode(root.val);
p = p.right;
traverse(root.left);
traverse(root.right);
}
但是注意 flatten
函数的签名,返回类型为 void
,也就是说题目希望我们在原地把二叉树拉平成链表。
这样一来,没办法通过简单的二叉树遍历来解决这道题了。
2、这题能不能用「分解问题」的思维模式解决?
我们尝试给出 flatten
函数的定义:
// 定义:输入节点 root,然后 root 为根的二叉树就会被拉平为一条链表
void flatten(TreeNode root);
// 定义:输入节点 root,然后 root 为根的二叉树就会被拉平为一条链表
void flatten(TreeNode* root);
# 定义:输入节点 root,然后 root 为根的二叉树就会被拉平为一条链表
def flatten(self, root: TreeNode) -> None:
// 定义:输入节点 root,然后 root 为根的二叉树就会被拉平为一条链表
func flatten(root *TreeNode) {
}
// 定义:输入节点 root,然后 root 为根的二叉树就会被拉平为一条链表
var flatten = function(root) {
};
有了这个函数定义,如何按题目要求把一棵树拉平成一条链表?
对于一个节点 x
,可以执行以下流程:
1、先利用 flatten(x.left)
和 flatten(x.right)
将 x
的左右子树拉平。
2、将 x
的右子树接到左子树下方,然后将整个左子树作为右子树。
这样,以 x
为根的整棵二叉树就被拉平了,恰好完成了 flatten(x)
的定义。
直接看代码实现:
class Solution {
// 定义:将以 root 为根的树拉平为链表
public void flatten(TreeNode root) {
// base case
if (root == null) return;
// 利用定义,把左右子树拉平
flatten(root.left);
flatten(root.right);
// *** 后序遍历位置 ***
// 1、左右子树已经被拉平成一条链表
TreeNode left = root.left;
TreeNode right = root.right;
// 2、将左子树作为右子树
root.left = null;
root.right = left;
// 3、将原先的右子树接到当前右子树的末端
TreeNode p = root;
while (p.right != null) {
p = p.right;
}
p.right = right;
}
}
class Solution {
public:
// 定义:将以 root 为根的树拉平为链表
void flatten(TreeNode* root) {
// base case
if (root == nullptr) return;
// 利用定义,把左右子树拉平
flatten(root->left);
flatten(root->right);
// *** 后序遍历位置 ***
// 1、左右子树已经被拉平成一条链表
TreeNode* left = root->left;
TreeNode* right = root->right;
// 2、将左子树作为右子树
root->left = nullptr;
root->right = left;
// 3、将原先的右子树接到当前右子树的末端
TreeNode* p = root;
while (p->right != nullptr) {
p = p->right;
}
p->right = right;
}
};
class Solution:
# 定义:将以 root 为根的树拉平为链表
def flatten(self, root) -> None:
# base case
if root is None:
return
# 利用定义,把左右子树拉平
self.flatten(root.left)
self.flatten(root.right)
# 后序遍历位置
# 1、左右子树已经被拉平成一条链表
left = root.left
right = root.right
# 2、将左子树作为右子树
root.left = None
root.right = left
# 3、将原先的右子树接到当前右子树的末端
p = root
while p.right is not None:
p = p.right
p.right = right
// 定义:将以 root 为根的树拉平为链表
func flatten(root *TreeNode) {
// base case
if root == nil {
return
}
// 利用定义,把左右子树拉平
flatten(root.Left)
flatten(root.Right)
// *** 后序遍历位置 ***
// 1. 左右子树已经被拉平成一条链表
left := root.Left
right := root.Right
// 2. 将左子树作为右子树
root.Left = nil
root.Right = left
// 3. 将原先的右子树接到当前右子树的末端
p := root
for p.Right != nil {
p = p.Right
}
p.Right = right
}
var flatten = function(root) {
// 定义:将以 root 为根的树拉平为链表
// base case
if (root == null) return;
// 利用定义,把左右子树拉平
flatten(root.left);
flatten(root.right);
// *** 后序遍历位置 ***
// 1、左右子树已经被拉平成一条链表
var left = root.left;
var right = root.right;
// 2、将左子树作为右子树
root.left = null;
root.right = left;
// 3、将原先的右子树接到当前右子树的末端
var p = root;
while (p.right != null) {
p = p.right;
}
p.right = right;
};
你看,这就是递归的魅力,你说 flatten
函数是怎么把左右子树拉平的?
不容易说清楚,但是只要知道 flatten
的定义如此并利用这个定义,让每一个节点做它该做的事情,然后 flatten
函数就会按照定义工作。
至此,这道题也解决了,我们前文 k个一组翻转链表 的递归思路和本题也有一些类似。
最后,首尾呼应,再次默写二叉树解题总纲。
二叉树解题的思维模式分两类:
1、是否可以通过遍历一遍二叉树得到答案?如果可以,用一个 traverse
函数配合外部变量来实现,这叫「遍历」的思维模式。
2、是否可以定义一个递归函数,通过子问题(子树)的答案推导出原问题的答案?如果可以,写出这个递归函数的定义,并充分利用这个函数的返回值,这叫「分解问题」的思维模式。
无论使用哪种思维模式,你都需要思考:
如果单独抽出一个二叉树节点,它需要做什么事情?需要在什么时候(前/中/后序位置)做?其他的节点不用你操心,递归函数会帮你在所有节点上执行相同的操作。
希望你能仔细体会,并运用到所有二叉树题目上。
本文就到这里,更多经典的二叉树习题以及递归思维的训练,请参见二叉树章节中的 递归专项练习。